查看原文
其他

【阅读悦读丨历史】杜月笙:从一个孤儿到青帮老大的传奇人生

2016-09-10 张继梅 写乎

往期推荐:【阅读悦读•散文】张继梅《祭杨绛:和谁争我都不屑》

文/张继梅

(旧上海歌女)

【作者简介】张继梅,八零后,个体经商,现居河南新县。崇尚自由、灵动、个性的文字。今年三月份开始重拾旧梦,发表散文、小说共三十多篇。

 题记:杜月笙,他的一生,忙碌又惊险,天天有故事,曲折繁杂,次次勇闯激流。他的故事从侧面勾画出清末民国,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那段岁月。见证了中国人民饱受苦痛、冲破黑暗的艰辛路程,体现出中华民族顽强坚韧、同仇敌忾,无与伦比的凝聚力。

中国近代化,上海是先锋。话说旧上海,当表杜月笙。杜月笙自幼孤苦,失学失业,市井流浪,混迹帮会,投靠“大亨”黄金荣,带队血拼成“闻人”,黑道起家,转务实业,跌身名流,影响社会。他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,成为雄霸上海滩的“无冕皇帝。”

杜月笙,从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,成为上海滩说一不二的人物,这样的经历,大概只有“传奇”两个字能解释。

1888年8月22日,在上海浦东高桥镇的一栋旧房里,杜月笙呱呱坠地。接生的婆子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小疙瘩,毫无二致。她洗了把手,接过杜文卿微薄的酬金,连声喜都没道,就踮着小脚回家去了。她不会想到,这个出生于贫困之家的娃娃,日后会飞黄腾飞,八面威风,几乎将整个上海滩玩弄于股掌之中。

这也不能怪接生婆有眼无珠。因为,与大多数非凡之人出生时的盛况不同,杜月笙出生地太普通了,既无神物驾临,也无红光满室。他的母亲更没有梦到月亮、太阳、星星之类的星球坠入怀中,而这些异兆,历来被当作传奇人物的人生起点。

不过,如果非要寻找特别的地方,那就是,这一天正好是民间俗称的鬼节。所以,这个孩子一出生,家人就说他带着一身鬼气。但尽管如此,幼小的杜月笙还是给父母亲人带来了不尽的欢乐。

杜文聊,是杜月笙的父亲,这个老实巴交的中年汉子,一直在为生活努力奔波着。他曾在茶馆当过跑堂,也在码头做过丁役,后来终于有了点本钱,就与人合作在几十里外的杨树铺开了一家小小的米店,但时势艰难,买卖越来越不好使。

杜月笙的母亲朱氏,靠着给有钱人家洗洗衣服,挣来一点微薄的收入,辛苦持家。后来她因再生育难产与世长辞,留下襁褓中的妹妹。

对于这位父亲来说,生活太艰难,受了丧妻之痛不说,还要挣钱糊口,还得照顾襁褓中的孩子,他实在是支撑不下去了。最后,在亲友的劝说下,为了给三人都留条活路,只好忍痛把女儿送给别人。

这件事,在杜月笙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什么印记,我们不得而知。但可以猜想到的是,从那一刻起,他对生活的感受,肯定不再布满阳光。

许多年后,沧海桑田,壮月笙已成为全国的知名人士之后,千方百计寻找这位胞妹,但直到他逝世,这个骨肉团圆的愿望也没能实现。也许,那个襁褓中的孩子早就夭折了。

生活之残酷无情,对谁都是一样的。

(杜月笙的书法对联)

1892年,杜月笙5岁。这一年,不幸再次降临他这个明白大亨的身上。这年冬天,杜文聊突然染病,尚不及医治,便一命呜呼了。

还好,他的外婆收留了这个孤苦伶仃饥寒交迫的孩子,给他一个容身之地。他上了三个月私塾,到第四个月时,外婆实在拿不出钱来交学费,她抱着杜月笙痛哭了一夜。

杜月笙从此辍学回家。13岁那年,他加入了当地的一个小团伙。团伙里是一群游手好闲的少年,他们有的偷,有的骗,有的赌。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在这些人的熏染下,杜月笙开始偷了东西出去卖掉,再用这些钱去赌博。

赌钱,永远是输多赢少,所谓“十赌九输”就是如此。一旦输红了眼,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。

一次,杜月笙在赌场里输完最后一个铜板,然后依依不舍地走了出去。可就在走出门口的时候,听到赌场里头吆三喝六的声音,身体里一股原始的狠劲涌了上来。

他走回刚才的赌台,对着老板说:“我再赌5个铜板。”

老板不客气地说:“小叫花子,你还有钱赌吗?”

杜月笙伸手从裤腰带里摸出一把刀子,扎在赌桌上,瞪着血红的眼睛说:“我的右手小拇指,值不值5个铜板?”

也许是被小小年纪的杜月笙这种杀气给镇住了。老板同意再让他赌一把。

结果,他又输了。最后老板没有剁下他的手指,命令下人将他的衣服剥下,说道:“这身衣服是你欠我的5个铜板,留下衣服赶紧给老子滚!”

下人三下五除二,将杜月笙的小褂子、小裤子统统扒了下来。然后,在他的小屁股上重重地扇了一把掌,“滚吧!”

杜月笙一看没办法,只好悻悻地走出门去。在门口外,估摸着他们追不上时候,杜月笙突然停住,朝着赌棚内大骂:“操你姥姥的,总有一天,我会让你们跪在老子面前磕头求饶”。

这时,13岁的杜月笙已经开始表现出了他日后借以闯荡上海滩的重要素质:一种傲视群雄、蛮横霸道的“狠劲儿”。

他不想在高桥镇继续胡混下去了,他知道,在这个破地方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的。而不远处的大上海,五花八门,五光十色,那里才是男儿大显身手的地方。

(旧上海)

来到上海之后,当时他只有十四岁,在一家水果店当学徒。他把一把水果刀玩得出神入化,经常把坏了的水果削好后,再售出。自设摊档后,以卖莱阳梨为生,所以圈子里的人都喊他“水果月生”或“莱阳梨。”同时他还加入到街头混混的行列中去,靠着一身胆气和智慧,他渐渐闯出了名气,这是他扬名立万的序曲。

杜月笙混迹于一群无赖之中,如果不是遇上了“套杆子福生”陈世昌,他一生充其量就是一个流氓白相。陈世昌在青帮中算不得有头面的人物,只是一个小角色,但他辈份高,可以开堂收徒,杜月笙便拜在他门下。青帮就像掌握上海的一条钥匙,杜月笙推门而入,从而开启了一段传奇人生。

青帮子弟数以万计,何以大上海偏偏成全了杜月笙呢?这当然是杜月笙有过人之处:一是有头脑;二是讲义气;三是爱面子。有头脑让他能收服“小八股堂”,组织“三鑫公司”,大发烟土财;讲义气让他能赢得周围朋友的信赖;爱面子让他能以一个大善人的面目出现于公众之中,确立海上闻人的地位。杜月笙成名后,一直希望漂白洗底,于是让手下人称他“杜先生,”增加文化气息,而不像黄金荣叫“黄老板”,张啸林叫“张大帅”。

虽然有上述的三个优点,杜月笙的发迹还得靠运气。他经青帮中人黄振亿的引领,走进法租界同孚里黄公馆时,心里充满着期待与惊恐。杜月笙办事干练精明,很快得到黄金荣的赏识。让他成功上位的却是黄金荣背后的女人林桂生。有一次,林桂生得了病,需要阳气旺盛的人去服侍,杜月笙自告奋勇挑下了这个重担。这个女人不仅爱抽大烟,也爱抢大烟赚钱。每每黄金荣打听到哪里有鸦片要上船,便把消息透露给她。有一次抢鸦片行动中,带头的阿广与众人私分了两包鸦片,杜月笙也参与其中。事后,他把此事告知了林桂生。林桂生怒不可遏,黄金荣把阿广赶跑后,怒气难平,认为死罪可免,活罪难饶。杜月笙追上阿广,晓之以利,动之以情,说动了对方的义气,自截一指头。杜月笙凭此,更得到了林桂生的器重。

之后,自立门户的林月笙在黄金荣的特许下包了“公兴记”赌场,收取月息。针对赌场的“剥猪猡”风,杜月笙以抽一成利的条件摆平了“小八股党”,让他们变抢赌客为护贿客。与黄金荣、王延荪组建的“三鑫”公司,是杜月笙站稳江湖地位最坚实的一步。这家公司表面是经营房地产,实则是经营鸦片烟的贩运。此时黄金荣因一个叫露兰春的戏子栽面,在舞台被浙江总督卢永祥的儿子卢筱嘉带着一群人绑架了。尽管黄金荣在杜月笙与张啸林的周旋下,平安而不失面子地得到解救,但心理已受到严重打击,退念渐生。作为回报,黄金荣为杜、张各建了一幢房子,有意让杜接替他。

凭藉着冒升起来的江湖地位,杜月笙开始不满足于自己流氓大亨的身份。他利用群众的势力,长袖善舞、纵横捭阖,使用各种手段到处插手各大金融实业,得到了不少“董事长”的头衔。浙江水灾,孙宝琦发起了一个“救助乡亲赈灾会”捐款活动,杜月笙捐了一万元;法租界水电公司因待遇不公而罢工,杜月笙出面调解了工潮;为了广结知名与实力派人士,杜月笙有求必应,挥金如土,对于平民百姓,闲话一句,他也不负所托。没钱的时候,他剩不了钱,有钱的时候,他也所余无几。

1931年,杜月笙的声望达到最顶点。这一年6月,杜家祠在浦东高桥开祠。开祠当天,赠送匾额与题字的有蒋介石、张学良、章太炎等当时位高权重与德深泽厚的名人。开祠庆祝三天,天天接近一千席的宴会,更有梅兰芳等京剧大师的表演。一个从流氓起家,虽然创建了中汇银行,但依然暗地使用各种诡诈手段巧取豪夺的黑帮头子,能够得到黑白两道人士的共同追捧,可谓一时无两。友人赐对联:春中门下三千客,小杜城南五尺天。

杜月笙晚年凄凉。上海沦陷时,他到了香港。在香港,杜月笙依然没闲着,他以自己的影响力把许多当时的名人接离敌占区,避免了他们成为日本或汪伪的走狗,他还指挥在沪的帮众配合戴笠的军统刺杀汉奸,包括他的死党张啸林。1945年,抗战胜利后,杜月笙本以为一直追随的蒋介石会给他一顿好饭吃,可惜蒋为了洗脱自身与黑社会的关系,对杜已不再看重了,杜月笙感到大势已去。

国民党败退台湾时,杜月笙几经思量,选择了香港作为他的避难所。坚尼地十八号成为杜月笙人生最后三年的蜗居。他死在这里,渴望葬回高桥,可惜现在仍骨埋基隆。黄金荣直到1953年,以86岁的高龄在上海谢世,而杜月笙在离65岁大寿还有一天谢幕。所有的一切,都如寒风扫落叶,烟消云散。

(旧上海风情无框画)

我们来看看杜月笙的性格。他的性格极其复杂,具有多个层面。在他身上,有一个词语始终如影随形,那就是——矛盾。他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多棱镜,稍微旋转一下,就能展示出截然不同的色彩。他出身良家,先天禀赋中不乏纯正;他身陷染缸,后天习惯中多有顽劣根性。他文质彬彬,和蔼可亲,精通世故,即便是很多风云人物,也把“杜先生”看成是侠肝义胆的好兄弟。他手狠手辣,月黑杀人,刚猛狡诈,是许多人心目中翻云覆雨,罪恶难赦的大流氓。

早年间,杜月笙与黄金荣、张啸林等人结伙,经营赌场,贩卖鸦片,为擢取金钱赌命拼争。到最后,他赈灾济贫,救困扶贫,施衣舍药,始终没有丧失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,慈善赈济的支出几乎令他的家庭经济不堪重负。

30年代以后,杜自笙努力自新,主动放弃黑道生意,全面转向金融及工商实业,聚拢人才,苦心经营,渗透到上海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,逐渐成为上海商界首屈一指的人物。到抗战胜利后,杜月笙在上海几十家公司兼任董事长。

他既老练狡猾,又坦率天真,有时不惜出卖朋友,有时敢于仗义挺身。他很自卑,也很自信。他成为“海上闻人”之后说:“我原本是强盗扮书生,现在是蚯蚓成了龙,在社会上有地位了。”杜月笙的性格,是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塑造出来的,是旧上海文化激荡、社会转型、矛盾尖锐、光怪陆离的缩影。

在蒋介石发动的“四一二”政变中,杜月笙甘为马前卒,身上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。尤其是他设计诱杀工人邻袖汪寿华,更是增添了自己的罪孽。但是,面对日本人的入侵,他却铮铮铁骨。1937年,上海沦陷前,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,他坚决不当汉奸。在民族大义面前,毫不含糊。

杜月笙人生中最大的亮点,就是他在抗战中的出色表现。他身在租界,寄洋人篱下。然而,在中国抗日军队面临被偷袭的危险时,他拍案而起,放出敢与洋人同归于尽的狠话,失去华租界华董的职务。他组织抗敌公会,大量捐助财务,放弃竞派之争支援八路军。

为了阻止日军兵舰攻击重庆,他把自己公司的全部船只沉到江底,做到毁家纾难,战略作用极大。他出走香港,遥控上海,将大汉奸汪精卫空前卖国的对日“密约”公之于世,在国内国际引发极其深刻的反响。凡此种种,一言难尽。

杜月笙出身黑道,少不了打打杀杀。但他从不以勇武为荣,而瞧不起读书人。相反,他对知识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。因为自己读书少,他就重聘说书先生,为他说书,从中汲取营养。对于子女的学习,他也是十分重视。一旦成绩不佳,他就会严厉批评,有时候甚至施以体罚。而与文化名流的倾力结交,也说明了他对文化的仰慕。

总之,杜月笙是个有争议的人物,做过许多错事,也有过罪恶,其一生所为,可商榷之处极多。但在民族大义上亳无愧欠,当得起我们称一声“杜先生。”关于旧上海的三大亨,时人有个评价:黄金荣爱财,张啸林能打,杜月笙会做人。这里的“会做人”,重要的一条就是仗义疏财。他一生经手的钱财何止亿万,但临终前,他留下的遗产却只有区区10万美金。这让亲友唏嘘不已。即使落到这样寒酸的境地,但在临终前,他还是坚持烧掉多年来别人写给他的所有欠条,这种境界,的确非常人所能达到。
(旧上海)

《写乎》微信号hongyupt

投稿邮箱:499020910@qq.com

《作家荟》微信号stzx123456789

投稿邮箱:125926681@qq.com

顾问:朱鹰、邹开歧

主编:洪与、姚小红

编辑:邹舟、于伟

延伸阅读

更多精彩,请点击“原文阅读”,《AB门》内,一个不一样的世界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